发布时间:2020-02-22 来源:贵阳正宇铁路医院 点击:134
心理学家GiuliaSuro认为,焦虑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人们的“扭曲认知”。
简单来说,就是受社会环境或教育影响而不自觉培养出的某些想法,主导我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,并不断制造与累积焦虑。
“扭曲的认知是大脑的谎言,就像通过滤镜看世界一样,总是增强我们的疑虑或恐惧。”
其中,非黑即白是普通人身上最为常见的“扭曲认知”。
所谓非黑即白,即信奉绝对的标准,认为符合标准就是好,不符合就是坏的。
对于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的人来说,失败与成功是对立的,哪怕只是一次失败,他们也会感到一切都失败了;哪怕坏事只在自己身上发生一两次,他们也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悲惨的,将来也会再次遭遇不幸的事情。
人们为什么会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想当中?又该如何从中摆脱呢?
人们之所以会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里面,大概是因为维持在中间地带很累,二分法在心理上的负担比较轻,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“选边站”。
而那些过度陷入非黑即白思维、追求完美的人,他们大多是在“不完美就没有价值”的观念下长大,他们的父母实际上更注重的是在孩子取得优秀成绩的前提下,给予孩子爱和认可。
在这样的教育下,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,辜负了父母的期望,就会得到父母否定的评价——这些孩子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肯定。
但实际上,失败和成功虽然在语言上是两个对立的概念,但也仅仅是语言上的制约而已,实际上,失败和成功并非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。
失败和成功具有连续性,它们是彼此的必要条件,只是截面不同而已。
对于能从统合的角度、广阔的视野看待事物的人来说,即使经历失败,他们也不会把自己的一切都看成失败,而会觉得失败只是为了让自己做好成功的准备。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,这并不代表整个人生都是如此。
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克服这种二分法思考呢?
接受自己的不完美
完美主义及非黑即白的二分法思考方式会导致人们走向不幸。
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才能,身处多么让人羡慕的环境,一旦他陷入完美主义或二分法思考方式,这个人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,导致自己走向不幸。为了不让我们的人生陷入不幸,我们必须防止自己受到二分法思考方式的侵害。
完美的自己并不是最好的。
一个人若一味追求完美,他就有可能为自己不幸的将来“做准备”。与完美相比,不完美的事物才是最稳定的,我们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并将它展现出来,才会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可。
即使人生中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,我们也要把它当作人生的一种乐趣。不如意之事也有它的意义,从这种角度出发,努力从不如意中找到其隐藏的财富,我们才会收获幸福。
在事情发展顺利时,享受幸福就好;当事情发展不顺利时,也别有一番滋味。事后我们会感慨不如意、苦苦挣扎的时候,才是自己最努力在为生存奋斗的时刻。
成功的光辉固然会带给我们一些幸福的感觉,但在痛苦郁闷的日子中,更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人生哲学。
无法言喻的苦闷、悲伤、后悔和遗憾,正是这些负面情绪使我们的人生成为真正的人生。
说一个人有多幸福,不是看有多少多于他人的好事发生在他身上,而是看他能从坏事中发现多少可取之处。